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孩子写作业到底该不该陪?」这个问题曾经困惑我很久。身边很多宝妈一致告诉我:必须陪!特别是一二年级。
所以,有段时间,我也是这么做的。每天只要孩子装罗着摊开作业,我就放下手里的活,跟着坐在旁边,还假惺惺地捧起书。
之所以是假惺惺,是因为我手里虽然摊着书,眼睛会不自觉就会盯着孩子看。看她有没有在认真写作业,看她写作业的姿势对不对,看她写字时有没有扣手腕…… 一旦我发现了问题,就会第一时间过去提醒。说实话,话说的多了,有时自己也觉得自己很烦!即便如此,这样陪写的日子我还是坚持了好一阵子。
直到突然有一天,孩子说:“妈妈,我会好好写会作业的,你总盯着我,我不舒服……”这时,我才恍然大悟。原来,我辛辛苦苦的「陪写」,在孩子眼里居然是「盯着」!
这拧巴的处境,让我猛然间想起樊登曾说过的一句话:“如果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觉得非常艰难和痛苦,那一定是你教育方法出现了问题!”
于是,我再一次深陷行动的泥潭,不知该怎么办!
直到有一天,我读了一本书。书中,作者项目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将很多孩子的共性问题展示出来:
写作业磨蹭,没有时间紧迫感
一遇到难题就闹情绪,不愿意认真思考
写作业走神、不专心,效率低……
这说的,不就是我家的孩子吗?因为情绪价值的一致,我抱着「找答案」的心态,一口气读完了整本书。
它真的没有让我失望!
书中,作者讲述了她自己的一段经历:
有一段时间,我也陷入这种“恶性循环”中,感到非常挫败和无助。后来,我发现正是因为我们丢失了“边界感”,才导致这样的局面。
而这个“边界感”,同心理学上讲到的“课题分离”相类似。
很多时候,家长比孩子更关注孩子的学习、比孩子更在意考试的成绩,或者,干脆是家长替孩子背负着学习的任务!
对于这种跨越“边界感”的付出,我们却往往认为自己负责的父母。是但实际上,当我们说的太多,管得太宽时,就是在混淆课题,对孩子来讲,也可能无法真正学会对自己负责。
也正是通过这本书,我对于「孩子写作业要不要陪」的理解豁然开朗。
在陪写作业这件事上,父母不应该是监工,也不应该是助教,而应该是观察者、支持者与引导者。陪写作业的最终目的是:不用父母陪,孩子也能自主学习。
作者还特意强调了陪写作业,千万不能做的两件事:
首先,切忌随意打断、批评建议
因为这样做,我们看似在帮助孩子发现问题,纠正错误,其实是在干扰孩子的思路,影响孩子的专注力,还会破坏孩子的心情。
对于这一点,我前文提到的案例不就是很好的证明?
其次,切忌一味的催促
每每看到孩子磨蹭、拖拉的时候,都会不自觉的一遍遍提醒、催促,久而久之,孩子磨蹭的习惯不仅不会有所改变,反而会越来越慢。这是因为,我们催促会严重破坏孩子学习的主动性,并影响到孩子的自我认知。
所以,把孩子的事交给孩子去做,哪怕结果不是那么完美,过程也不是那么顺畅,那又如何?跌跌撞撞不正是孩子成长该有的模样?
好了,对于「孩子写作业该不该陪的问题」就先聊到这里了
来源:搜狐新闻 初审:刘雪婷 二审:高嫚 终审:王志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