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台小鱼网 凤台论坛

  • 0554-8989788
  • 知城事,懂生活,无小鱼,不凤城
搜索
猜你喜欢
查看: 7007|回复: 0

[育儿心经] 让孩子主动学习并不难!但最好别用这招……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3-10-13 17:32: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来自: 保留地址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这样的话你说过没有?
“这次考试如果成绩进步,妈妈就给你买你喜欢的那个小汽车。”
“如果考上了理想的高中,爸爸就给你换手机。”
“乖孙孙把今天作业完成,奶奶给巧克力吃。”
“这周把这本字帖练完,周末爷爷就带你去游乐园玩。”
现在有一个“4·2·1”的现象,就是四个祖辈和父母两人一起爱着一个孩子,这个现象很普遍。现在的孩子都特别幸福,被整个家庭宠爱着。
家长和长辈们总喜欢用各种孩子喜欢的物质来表达对孩子的爱和期望。
爱与期望是孩子成长中很重要的元素,当然,这毋庸置疑。
但是,用物质奖品来表达这份爱是否合理呢?会不会有负面影响呢?我们应该如何正确使用物质奖励呢?
再给大家讲一个小故事:
有一个老奶奶住在小学操场旁边,经常有小孩踢足球不小心打碎她家的玻璃窗,弄得她很头疼。每次发生这种事,她都要跟小孩的家长沟通,还要找工人来换玻璃,很麻烦。她也曾经教育过那些小孩,甚至有时候还会惩罚他们,但是这个问题还是一直存在。
后来,老奶奶想到了一个好主意。每次有小孩打碎玻璃,她就给他们每人奖励一把奶糖。当然,孩子们都非常开心,每天都争着来打玻璃。这个方法持续了七天,孩子们都打得非常开心。
但是,突然有一天,老奶奶不再给打碎玻璃的孩子奖励了。孩子们觉得非常不公平,觉得自己做了事情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奖励,很生气。从那以后,就再也没有孩子特意过来踢球打破窗户,老奶奶也终于可以安心了。
其实,在这个故事里,老奶奶使用的就是逆向思维解决问题。她将惯性的惩罚转化为奖励,从而巧妙的解决了问题。
与此同时,这个故事也向各位教育工作者和家长们提出了一个严肃的问题:
用物质奖励真的是在鼓励孩子吗?
父母必读
学习本身能带来报偿时,慎用奖励
心理学家爱德华·德西曾进行过一次著名的实验,他随机抽调一些学生去单独解一些有趣的智力难题。
在实验的第一阶段,抽调的全部学生在解题时都没有奖励;进入第二阶段,所有实验组的学生每完成一个难题后,就得到1美元的奖励,而无奖励组的学生仍像原来那样解题;第三阶段,在每个学生想做什么就做什么的自由休息时间,研究人员观察学生是否仍在做题,以此作为判断学生对解题兴趣的指标。
结果发现,无奖励组的学生比奖励组的学生花更多的休息时间去解题。这说明:奖励组对解题的兴趣衰减得快,而无奖励组在进入第三阶段后,仍对解题保持了较大的兴趣。
这个实验表明:当一个人进行一项愉快的活动时,给他提供奖励结果反而会减少这项活动对他的内在吸引力。这就是所谓“德西效应”。
“德西效应”给我们的启示是:如果学习活动本身已经使孩子感到很有兴趣,此时再给孩子奖励不仅显得多此一举,还有可能适得其反。一味奖励会使学生把奖励看成学习的目的,导致学习目标的转移,而只专注于当前的名次和奖赏物。
不同年级的孩子,奖励策略大不同
当孩子对学习本身没大兴趣的时候,可以使用外部奖励刺激他们,但提供奖励的时候,不同年级的奖励策略要有所不同。
对低年级的孩子,运用即时奖励
如果是低年级的孩子,由于这个年龄段他们的学习本来就是受外部动机驱动的,适当地给他们奖励一般都会有所帮助,但要注意奖励的方式,设定的强化物不能太远太不可及,比如,开学初告诉孩子,如果这学期大小考试都能进入前三名,期末放假后就带你去旅游。对那些动机原本就不太强的孩子来说,画这么远的饼有时候会令他因为难以即时看到好处而会渐渐失去努力的动力。
比较走心的做法是把强化物设置一个序列,比如,考试不管大小,每次能进入前三名就可以得到一个贴纸或其他东西,累计几个可以换一个喜欢的玩具或文具,换到几个玩具或文具后就可以赢得出去旅游的机会。这样的话,孩子的每一步努力都算数,持续的努力就不是那么难了。
对高年级的孩子,则要慎用奖励
这个年龄的孩子,正处于学习动机从外部转向内部的时候,“我要学”的观念开始变得强烈。如果依然用奖励的方式刺激他们的学习,很容易妨碍他们内部动机的形成;尤其是孩子对学习活动本身就很有兴趣,或者刚学会某项技能,正迫不及待地去自发使用的时候,活动本身就可以给孩子带来内部报偿,不需要再奖励了,否则“德西效应”就会出现。
奖励孩子学习时的3个提醒
01
奖励要有价值导向
在可以奖励孩子的情况下,最好提供奖励时能明确表达奖励的价值导向,尤其是对努力和习惯的期望。
例如,孩子数学小测验满分,妈妈在奖励孩子的时候,可以同时告诉孩子:“这次数学测验考得很好,这是你之前努力、认真复习的结果,这是好习惯,希望你以后也能继续保持。”
02
优先选择精神奖励
能用精神奖励的时候,就尽量少用物质奖励,因为包括表扬、陈列成果等在内的精神奖励有着物质奖励难以替代的价值。
其一,精神奖励更容易明确价值导向,比如,孩子考好了,我们可以非常具体地反馈自己的赞赏,“这次考试挺难的,但你愿意认真准备,而且做完后还检查了一遍,妈妈真的很欣赏你的努力。”这样的语言里,就内含着我们的价值导向。
其二,精神奖励的力量更持久,比如,把孩子的获奖作品陈列在家里最显眼的地方,任何时候都能看到,就比吃一顿大餐、买个过段时间就玩腻了的玩具来得更有力量。
03
达成目标后逐渐弱化奖励
即使奖励的话,也要注意一旦激发孩子的学习动机,最好就要逐渐弱化奖励,降低奖励的频次,直至逐步撤除,以免让孩子的动机外化。比如,原本大考小考都奖励,慢慢地只奖励大考,再后来,偶尔奖励大考,直至逐步撤除外部奖励。
在要不要奖励孩子学习的这件事儿上,父母不必过于纠结,只要综合考虑学习活动本身的趣味性及孩子所处的年级这两大因素,提供奖励时又能注意方式,奖励就能发挥对学习的促进作用。

来源:父母必读
初审:王新茹
二审:高嫚
终审:王志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使用 高级模式(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客服电话

0554-8989788

工作时间 周一至周六 8:00-17:30

客服QQ点击咨询

微信公众号

APP客户端

抖音扫一扫

Copyright © 2008-2020 www.fengtai.tv All Rights Reserved. ( 皖ICP备13005499号-3 )
  营业执照   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   电信增值业务许可证:皖B2-20210064  皖公网安备: 34040002000456号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